【资料图】
近年来,山东省总工会锚定“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目标,落实“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全国产改试点任务,实施“职工创新创效工程”,构建了覆盖全省各行业、资源支撑有力、转化推广渠道畅通的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了磅礴力量。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凝聚强大工作合力。省总工会联合组织、科技、工信、人社等部门成立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组织委员会,建立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推进工作办公室,加强对全省职工创新创效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力量,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市、产业、大企业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工作站,组建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全省范围内遴选装备制造、轻纺化工等10个行业17名高层次专家入驻,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出台《关于支持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建设的若干措施》《山东省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指导意见》,为基地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把推进职工创新创效纳入各级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考核,形成了党政重视支持、部门协调联动、工会牵头实施、企业和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建成实体服务机构,提高成果转化能力。瞄准“全国一流”的高标定位,以“服务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创效”为核心,着力打造实体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实体化服务基地建筑面积1043平方米,分为“五区一长廊”,集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企业创新需求发布、揭榜挂帅、成果转化应用等为一体;注册成立山东省鲁班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中心,负责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的市场化运营,具备成果聚集评估、推介对接、跟踪转化、商务服务“四大功能”;组建专业的转化经理人队伍,为全省职工创新创效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通职工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
搭建线上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支撑效力。根据职工创新创效的实际需求,依托“齐鲁工惠”建成覆盖全省各行业的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互联网平台——“鲁班双创网”,打造资源共享、转化支撑、工作推进、展示交流“四个平台”功能定位。资源共享平台,广泛汇聚高新企业、专家人才等全省10类优质创新资源,全面响应职工创新创效多样化需求,实现需求一键发布、平台自动匹配,构建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模式;转化支撑平台,实现从问题汇集、创意征集、推介发布到跟踪转化、专利申请、收益分配的全流程线上服务,与国网“双创”平台、省电力物资招标平台、齐鲁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多家专业平台进行融合对接,为全省职工创新创效提供在线服务支持;工作推进平台,发挥各市总工会的组织力量,赋能“鲁班双创网”平台价值,服务全省各行业广大职工切身需求,为推动全省职工创新创效工作提供重要抓手和支撑;展示交流平台,全景展示全省各行业职工“双创”工作成效、创新典型风采,搭建创新大讲堂、技术沙龙、创新论坛等全省创新团队在线交流平台,实现了揭榜挂帅、成果展示、成果发布、创新培训等线上交流服务。
丰富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以“职工创新创效工程”为总领,精心打造齐鲁工匠、全员创新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创新创效工作联盟五位一体的活动载体,推动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创新创效工作格局。强力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目前,已培育“鲁班首席工匠”2名、“齐鲁大工匠”50名、“齐鲁工匠”262名,全省现有“大国工匠”7名、“中国质量工匠”3名,总量居全国前列;创新培育全员创新企业。培育省级全员创新企业150家,带动各级培育各类创新企业4800家;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培育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31个,带动各级创建各类创新工作室1.57万个;广泛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参照科学技术奖的模式,面向基层生产一线职工,层层组织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1.3万场次,参与企业1.9万家,取得创新成果357万项。(王瑞良 谭政)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