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是9月18日。94年前的今天,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当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辽宁省沈阳市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以此来铭记这段历史。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举行防空警报试鸣活动,这警报声,如警世洪钟,警醒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勿忘国耻,铭记历史!(9月18日 央视网)

防空警报鸣响,是对历史沉痛的追忆。那警报声,似泣似诉,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回了1931年9月18日的那个夜晚。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进而攻占北大营。东北军战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山河破碎。残历碑上密布的弹痕,北大营那被炮击的残垣断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这警报声,是历史的悲歌,让我们铭记曾经的伤痛,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今天沈阳撞响的14响警世钟,每一声都在提醒:14年浴血奋战,3500万同胞伤亡,这样的代价,我们永远输不起,这样的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

防空警报鸣响,更是对和平的珍视与捍卫。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就要挨打”到“平视世界”,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就是对和平最有力的捍卫。今天,各个城市同时拉响防空警报,主要街路上行人驻足、机动车停驶鸣笛,轮船、火车也拉响汽笛,共同参与纪念活动。这整齐划一的行动,是对和平的庄严宣誓。和平,是无数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但我们也清醒看到,仍有个别国家篡改历史、美化侵略,仍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抬头。“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今天的警钟长鸣,既是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更是警示我们:和平不是祈来的,而是拼出来、守出来的。从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攻坚克难,到建设者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再到军人在边疆枕戈待旦,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在为祖国筑牢“安全屏障”,都是在为和平增添“底气”。我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侵略行为。

警报声中,凝聚起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今天,从辽宁沈阳到江西萍乡,从河北石家庄到黑龙江虎林,全国各地以不同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94周年。石家庄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内,实物展品、文字史料与影像资料,清晰还原了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录了当地群众不屈不挠的抗争历程。在黑龙江虎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园,大、中、小学生以实地探访、聆听红色故事、沉浸式感悟的方式,共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大思政课”。孩子们手持鲜花、神情肃穆,向革命先烈和罹难同胞鞠躬致敬。字句铿锵的朗诵声中,抗战精神在纪念碑上空久久回荡。这些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正如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第一小学学生赵泽涵所说:"我们要牢记"九一八"这个沉重的日子!先辈们用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不仅学好知识,还要传递历史记忆。"

铭记历史,才能砥砺前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越是处在发展关键期,越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我们要铭记历史的警示,不让悲剧重演,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江西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福寿小学,该县人武部工作人员为同学们授课,带领大家回顾九一八事变的悲痛历史,了解国防安全知识,感受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缅怀先烈,不是为了沉溺过去,而是为了开创未来。让我们从历史的苦难中汲取智慧,从先烈的精神中获得力量,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勿忘国耻,鸣警以警世;珍爱和平,鉴史以开来。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对历史最好的回答。

推荐内容